留學隨筆 — March 2023

.

Daniel
Mar 12, 2023

自留學隨筆日記系列 (December 2019),已經過了三年多。這中間好幾次想提筆寫些什麼,卻又不知該從何角度切入。曾幾次想繼續寫些學生生活,但被突如其來的2020年疫情打亂; 想寫些工作的心得,但下班後只想闔上電腦,不再討論工作。即使是此時此刻,坐在電腦前的我,還是不確定這篇文章會如何展開,圍繞在什麼樣的主題。只想慢慢反思這三年多,經歷了什麼,有何體悟,未來又該往哪個方向走?

2020

這年是目前人生中身心狀況上下震盪最大的一年。一月初,簽好了實習offer準備五月入職,沒想到某天突然收到另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。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,畢竟另一家公司名氣比較大,做的事情也比較符合我的職涯規劃 (原本的是SWE,這家是DS)。當時由於已經有了offer加上正在東岸旅遊,也就草草準備面試,把過去的面經看看,沒想到竟然過了。回想起來運氣佔了多數,第一輪碰到的小哥一上來就問我各種Ads Bidding的問題,我連題目都聽得霧煞煞也沒經驗,更何況回答。所幸小哥人很好各種引導…

時間快轉到三月初,正當沈浸在新offer的喜悅中,新冠疫情在美國開始爆發。當時還計畫著三月多的春假要去阿拉斯加玩,但不得已取消; 也正在看西雅圖暑假的實習房屋短租,但突然收到公司信說實習計畫可能取消,瑟瑟發抖阿,因為公司的競爭對手Airbnb已經決定取消實習計畫。所幸公司最後還是挺住了,只不過把工作模式變成了遠端,也把實習從十二週縮短到十週。

快轉到五月,因為太想家了,挺著新冠疫情的風險,趁著實習開始前買了機票回台灣玩。當時只預計停留三週半,卻有兩週在隔離。可能因為都在室內,太陽曬得不夠多,時差非常難調,導致整天呈現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; 再加上當時一心想要透過實習拿到正職的return offer,所以實習還沒開始前就神經緊繃,日以繼夜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文章。直到某一天早晨,大概是隔離解除前一週,一起床頭暈想吐、全身發麻、呼吸困難,當時滿怕的,畢竟隔離期間身邊沒人,只能趕緊打電話給家人,也撥了119。那是我第一次認識過度換氣、恐慌症、自律神經失調。自此之後,身心狀況開始大走下坡,任何一點刺激都可能觸發恐慌症,進而導致呼吸困難。不只如此,以前很愛活動的我,發病之後動不動就喘…

雖然當時狀況不佳,但還是在六月時搭機返美,準備開始實習。實習過程和心得就不在此討論了,有興趣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。比較值得一提的是,七月底的某個週末和朋友去爬山,又一次恐慌症爆發,觸發點是空氣潮濕,一直吸不到空氣… 雖然打從心底知道是恐慌症,不會有事,但腦袋就是不受控制,覺得會有壞事發生,真的很神奇,心理完全被生理控制。實在受不了,解鎖了人生第一次在美國叫救護車的成就。雖然是在州立國家公園,但救護車很快就到了 (10 min)。醫護人員量了我心跳血壓,也查不出什麼異狀,問我要不要去醫院檢查。令人尷尬的是,我的恐慌感已經解除了,救護車去一趟醫院3000美元起跳,當然是不需要…但又不好意思說沒事了,讓他們白跑一趟。「你可以上救護車休息一下吹吹冷氣,不用錢的」,一旁的一位小哥似乎看出我的尷尬及猶豫,輕鬆說道。我的眼神充滿感激望向他,起身進到救護車,和裡面的小姊姊聊一會天就出來了。最終以中暑為結論,簽了一張類似同意書的東西,劃下句點。

經歷了一連串的恐慌爆發,再加上疫情肆虐,我決定提早一週結束實習,再度返台上2020秋季的網課,並好好休養身體。當時空虛極了:沒有拿到return offer、身體狀況不佳、課業繁重、因為疫情職缺數也不多,各種不順利,十月的生日以及各種節日都沒有好好過。願望只能許三個,我把第一順位留給了身體健康。以前看似微不足道的願望,在2020年變得格外重要及珍惜。

2021

2020的後半,雖然各種忙碌,但還是抓緊機會休息,也很感激留學之後有這麼長一段時間能在台灣和家人朋友相處,充飽了電,期待2021再出發。五月就要畢業了,雖然能繼續上網課,但為了找工作,還是決定在年初搭機返美。因為疫情,每天基本上就是在家上課、投履歷、面試,晚上飯後到附近樹林走走。雖然有煩惱,但還算愜意的生活,直到現在偶爾還會回想起這段簡單精實的日子。

時間快轉到五月。雖然上半年拿到不少面試,但大部分都掛了。可能疫情原因公司把招人標準變高 (?),但也只能怪自己不夠努力,沒有藉口!最後選了學長所在的廣告公司磨練,雖然薪水福利不高,但老闆、架構工具、產業知識…等等真的學到很多,很慶幸做了這個選擇。

2021的後半,股市來到最高點,就業市場也是,Linkedin上的獵頭私訊比以前多了不少,各公司發的包裹也越來越大包。按耐不住心底的衝動,此時的我開始了一波跳槽面試。這次面了許多大廠,其中印象最深刻絕對是Snapchat,難度高到爆表,五個面試官裡有四個斯坦福畢業 (雖然早有耳聞這家偏愛斯坦福,但這比例也太高…),另一個是普林斯頓。很有趣的是,強者面試官的自我介紹更多個人主義,把很大部分放在他過去從哪些公司跳槽過來,過去到現在做了什麼,反而比較少介紹現任公司的狀況。

不幸的是,跳槽全都掛了,但很多都進到最後一輪,雖然沒有拿到任何offer,但心裡覺得滿意踏實,也覺得離目標更近了。

2021算是挺平淡的一年,一整年都在美國,畢業後兩週入職,也沒放長假去玩。感恩假期去了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,學了一課…感恩節不要往城市跑,什麼東西都沒開,像是沒人居住的城市一樣。

2022

2022的年初延續2021的後半,繼續高漲,就業市場繼續火熱,我開始了另一波跳槽。 這次比上一次力度更大,希望短時間內,趕在三月之前跳走 ,因為H1B抽籤在三月。可惜的是,依然沒有成功。雖然面過了某家小廠,但是headcount卻沒了,這次吸取的教訓是不要把面試流程拖太久…因為即使面過了,可能位置已被先面完的人佔走。

時間快轉到四月,很幸運在原公司中H1B了,也意味著短期內不能跳槽,必須等到十月H1B生效後才能跳走。

這一年的生活模式很平淡也很滿意,平日工作,晚上及假日開車到周圍小鎮探索地方、餐廳,或是打網球。離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非常接近,工作之餘保有餘裕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七月,很久沒搭飛機的我跟朋友們計畫了一場旅遊,飛到遠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。果然是海島地方,海鮮真不是開玩笑的,蜷曲彈牙的大蝦沾著當地特有的醬料,放入嘴裡,絕對是一種享受。當地最特別的活動莫過於夜晚在某個小島的出海口滑槳,在一片被熱帶岸林包圍的海灣中捕捉藍眼淚,美不勝收。有點恐怖就是了,聽說水下有小鯊魚,出發前還簽了類似生死狀的東西… 總體而言,波多黎各是個很美的地方,非常適合渡假,海灘隨處可見,食物好吃,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夏天太濕熱了,又很少有風,需要忍受皮膚濕黏的感覺。

到了後半年,股票開始雪崩式下滑,賠得一屁股,但八月時咬緊牙牽了一台新車,一來是舊車實在太傲嬌了,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(漏機油、制冷水),二來是長遠而言新車比較省錢,不需要保養,也不用加油,家附近還有免費的充電樁。回過頭來看,當初的決定是對的,每月支出開始減少,每個週末的短途旅行也不再疲勞 (感恩自動駕駛)。 這一年開始認真檢視平時的支出和收入,也開始覺得自己不是主動操作股票期權的料,天生賭性太大… 漸漸把重心轉往遵守紀律,每月定期定額投穩一點的標的。

十二月,朋友從加州來找我玩。我問了他想去哪,也很怕他無聊,畢竟我待的地方是個名符其實的鄉村。「跟你待在一起哪裡都好」他這樣說。聽了都快哭,天氣再怎麼差怎麼冷都要帶他去浪一浪,我心裡想。就這樣,頂著零下22度的風雪,從村裡出發去芝加哥玩。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這麼多車打滑,原來電視氣象台上的畫面是真的… 另一方面也體會到特斯拉的循迹防滑控制系统做得非常好,即使滑了也很快能被自動校正回來。 所幸,暴風雪只持續大約兩天,之後我們又到附近的辛辛那提去旅遊和滑雪,非常滿足。

2023

延續2022後半的股市下跌,科技相關的就業市場也開始下波,我看了臉書的裁員公開信,一方面是祖克柏承認在戰略方向上有些錯誤,另一方面主要還是2021實在招了太多人。我司也不例外,我所在的組,人數在2021多了將近一倍,不可避免地,在2022年尾經歷了兩次裁員; 雪上加霜的是,2023年初公司被另一家公司併購,開始人力削減,連我的老闆也跑了… 不安的我,開始了另一波跳槽 (第三次了lol)。

和第二次跳槽很像,這次好幾家進到最後一輪,也掛了許多,但終於有一家面過了。經歷了快兩個月的H1B transfer,也終於要在三月中旬準備入職了。

這次的入職前夕跟2020實習入職前夕相比,緊張程度不相上下,這次要加入的組沒有一個講中文的… 即使工作快兩年,英文還是一個罩門QQ 而我三年前開始的自律神經失調也還沒完全恢復,時常感覺疲倦,運動時也還是滿喘的。但是,與三年前相比,心態上強壯了許多,畢竟經歷過了谷底,還有什麼能怕的? 只要健康還在,工作丟了可以再找,大部分的事情也可以再東山再起阿!

後記

當時在網上查了許多自律神經相關的文章,發現有幾篇dcard文提到自己被老師/父母誤認為在裝病,看了滿難過的。

很感謝家人朋友的支持,期許自己照顧好健康,每年至少一次以上回台灣。

Stay safe and healthy!

--

--

Daniel
Daniel

Written by Daniel

Data Scientist working in the US from Taiwan (希望紀錄最真實的美國留學工作感受,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,尤其是壞的,因為比較少人討論)

Responses (1)